科学

海盗1号探测器正在对火星北半球的克利斯平原(Chryse Planitia)进行探测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海盗号火星探测器30多年来近日首次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物。

据报道,该发现得益于2008年8月份的一份研究成果,在该成果中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现了高氯酸盐,而高氯酸盐是一种稳定的氧元素合成物。

阿塔卡马沙漠(Atacama Desert)位于智利境内,是目前公认的最干燥沙漠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类似的沙漠。科学家通过对阿塔卡马沙漠中含高氯酸盐的土壤做了一项关键性的实验,结果发现了其中存在着受燃烧后的有机物,而这与科学家从地球污染物中分解出来的化学物一模一样。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多弗•麦克凯伊(Christopher McKay)表示,海盗号火星探测器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过去30年间人们认为火星上不含有机物的观念。但他提醒道,发现有机物并不能说明火星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现象。

科学家此前曾设想火星缺乏有机物,但这与另外一项探索微生物生命迹象的实验相矛盾。该实验中,科学家将含营养极少的水添加进火星土壤中,然后监视土壤上方的空气,旨在研究添加的营养成分是否会进行新陈代谢。实验刚完成时仪器探测到了有气体释放,但是后续反应中却什么都没有。该结果至今仍保留着很大的争议性。

据了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将在11月份对火星上发现的有机物进行后续跟踪调查。(尚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注:这是类星体PKS 1127-145的X光图像,它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 版权:美国宇航局
图注:这是类星体PKS 1127-145的X光图像,它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 版权:美国宇航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研究显示,一个名为微细结构常数的物理学常数在不同的宇宙方向上存在细微的差 异,它或许将颠覆一种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物理定律“放之宇宙皆准”。有关研究论文刊登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宇宙学中有许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其中一个便是:为什么一些最基本的宇宙常数似乎偏好生命现象,从而创设了那些恰好适合生命成长的环境出来?微 细结构常数(常用α表示)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是一种电磁耦合力常数,其数值大约等于1/137.0359。如果α的值增大或减小4%,宇宙中的恒星将 不能够产生碳和氧,这样的结果便是宇宙中将不可能出现今天我们看到的生命景象。但是一项最新研究却显示了其中更加复杂的机理。科学家们发现,α的值在不同 的宇宙方向上,在数十亿年前,存在轻微差异。具体来说,其值在北半球天空稍小,而在南半球天空稍大。对此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微细结构常数可能在空间中存在 连续的变化,而其变化都对生命的存在意义重大。

  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韦伯(John Webb)和他的合作者调阅了两架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以便研究微细结构常数(α)与空间变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的望远镜包括位于北半球夏威夷莫纳克亚山 顶的凯克望远镜(口径10米),以及位于南半球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口径8米)。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对超过100个类星体 目标进行了观测。类星体是一种距离极为遥远但是亮度极大的天体,其强大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的黑洞。

  通过对类星体的光谱测量,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其电磁辐射在高红移情况下的频率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其距离数值,比如距离地球大约100 亿光年。这些古老的光线在穿越茫茫太空时,会经过一些古老的宇宙尘埃云,其中一些波长的光线就被吸收,通过对光谱吸收线的分析,科学家可以分析出这些尘埃 云的化学成分。

  对这些尘埃云化学组成的分析将使研究人员得以进一步推算当时微细结构常数α的值,因为α本身便是对两个带电微粒之间电磁力作用大小的描述。作为 一种电磁力的耦合常数,α的值也和自然界的另三大基本力常数相似:强核力、弱核力以及引力。微细结构常数的物理学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决定了原子 核对其外侧电子的束缚力大小。

  通过对南天、北天两架望远镜观测数据的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南天获取数据推算出的α值要比目前所知的值大大约10万分 之一,而北天获取的数据推算出的α值则要比目前的值小大约10万分之一。这些“偶极”模型数据的统计学误差计算显示其“事发偶然”的可能性仅有大约 1/15000

  这一结果让韦伯和他的同事们非常震惊,因为这和1999年发布的精密测量数据结果是冲突的。当时的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位于北半球的凯克望远镜,那 时候他们就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所观测的类星体距离越远(意味着年代越久远),α的值就越小。因此当科学家们利用智利的大型望远镜在南 半球进行观测时,他们也认为会出现一样的结果。但是数据却显示α的值出现了相反的增长趋势,这让他们措手不及,困惑不已。当他们终于排除了一切外来干扰和 误差的可能性之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看到的是α值在南天和北天的数值差异现象。

  因此,如果说科学家们仅仅使用了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观测,那么他们会注意到α的值具有时间上的变化,而当他们使用另一个半球的望远镜进行对比 观测时,他们会发现α的值还具有空间上的变化。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一点,它颠覆了一种我们深信不疑的观点,那就是物理定律“放之宇宙皆准”。这一 发现同时也与“爱因斯坦等效原理”不符,其结果暗示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要比我们原先设想的大得多,甚至可能是无限的。目前,科学家们将组织更精细的实验来 验证这一发现,并且看看微细结构常数上去的的进展是否能带领科学家们达到对于我们的宇宙的更深层次理解。

发表在栏目: 科学